【陈遗贮焦饭的译文】一、
《陈遗贮焦饭》是一则出自《世说新语》的古代故事,讲述的是东晋时期人物陈遗在战乱中因平时有善行而获得回报的故事。故事中,陈遗平日里非常孝顺母亲,每当吃饭时都会把锅底的焦饭(即锅底烧焦的饭)留起来,送给母亲吃。后来,战乱爆发,陈遗与母亲失散,饥肠辘辘之时,靠着平时储存的焦饭活了下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孝道与善行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善有善报”的道理。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陈遗者,晋人也。母好食焦饭,遗每餐辄留焦饭以奉母。 | 陈遗是晋朝人,他的母亲喜欢吃焦饭,每次吃饭时,他都会留下锅底的焦饭来孝敬母亲。 |
及乱起,遗与母相失,饿甚,乃取所贮焦饭食之,得活。 | 后来战乱爆发,陈遗和母亲走散了,非常饥饿,于是拿出平时储存的焦饭吃下去,才得以活命。 |
夫人之行,虽小而可贵,积之久,则大矣。 | 一个人的行为,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只要坚持长久,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
三、启示与感悟: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
- 孝心是美德的基础:陈遗对母亲的孝顺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 善行终有回报:即使是一件小事,也可能在未来关键时刻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 积累的力量:小小的善举,若能长期坚持,最终会成为人生的重要支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人的道德观念,也能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