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创作《童年》写作背景】《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首次出版于1913年。这部作品以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真实地描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视角,读者得以窥见一个孩子在贫困、苦难与家庭矛盾中成长的过程。
高尔基出生于1868年,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生活困苦。他从小便在社会底层奔波,做过学徒、搬运工、洗碗工等多种工作,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童年》正是基于他对自身童年生活的回忆和观察而写成。
高尔基创作《童年》的背景不仅包括个人的经历,也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19世纪末的俄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时期,农奴制改革后,社会阶级分化加剧,底层人民生活艰难。高尔基通过对童年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童年》 |
作者 | 马克西姆·高尔基 |
出版时间 | 1913年 |
体裁 | 自传体小说 |
主人公 | 阿廖沙(即高尔基本人) |
创作背景 | 高尔基童年生活经历;19世纪末俄国社会动荡;底层人民生活艰难 |
写作动机 | 回忆童年;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 |
文学价值 | 揭示社会底层生活;展现人物成长过程;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
通过《童年》,高尔基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也向世人展示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这部作品以其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