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天下有多少个州各是什么】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期,由魏、蜀、吴三国鼎立。由于战乱频繁,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但总体而言,三国时期的州制基本延续了东汉末年的制度,并在三国各自统治区域内有所发展和变化。
根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全国共有十三个州,分别是: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交州。到了三国时期,虽然州的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但部分州的管辖范围发生了变化,且一些新设立的州也开始出现。
以下是三国时期主要州的分布情况总结:
一、三国时期主要州的分布
1. 司隶校尉部
- 所属政权:曹魏
- 范围:今河南洛阳一带,是曹魏的政治中心。
2. 豫州
- 所属政权:曹魏
- 范围: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3. 兖州
- 所属政权:曹魏
- 范围: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
4. 青州
- 所属政权:曹魏
- 范围:今山东半岛一带。
5. 徐州
- 所属政权:曹魏
- 范围:今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
6. 荆州
- 所属政权:蜀汉、东吴
- 范围:今湖北、湖南大部,以及河南南部、四川东部。
7. 扬州
- 所属政权:东吴
- 范围:今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江西、浙江一带。
8. 益州
- 所属政权:蜀汉
- 范围: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部分地区。
9. 凉州
- 所属政权:曹魏
- 范围:今甘肃、宁夏、青海东部。
10. 并州
- 所属政权:曹魏
- 范围:今山西及河北西部。
11. 冀州
- 所属政权:曹魏
- 范围: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
12. 幽州
- 所属政权:曹魏
- 范围: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13. 交州
- 所属政权:东吴
- 范围: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
此外,东吴还曾设“广州”一州,但此州多为临时设置,非正式州名,主要用于管理岭南地区。
二、三国时期各州归属表
州名 | 所属政权 | 主要范围 |
司隶校尉部 | 曹魏 | 河南洛阳一带 |
豫州 | 曹魏 | 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
兖州 | 曹魏 | 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 |
青州 | 曹魏 | 山东半岛 |
徐州 | 曹魏 | 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 |
荆州 | 蜀汉、东吴 | 湖北、湖南大部 |
扬州 | 东吴 | 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 |
益州 | 蜀汉 | 四川、重庆、云贵部分地区 |
凉州 | 曹魏 | 甘肃、宁夏、青海东部 |
并州 | 曹魏 | 山西及河北西部 |
冀州 | 曹魏 | 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 |
幽州 | 曹魏 | 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
交州 | 东吴 | 广东、广西、越南北部 |
三、总结
三国时期,虽然国家分裂,但州的设置基本沿袭东汉制度,共十三州。其中,曹魏控制了大部分中原地区,包括司隶、豫、兖、青、徐、冀、并、幽、凉等州;蜀汉则控制了益州;东吴则掌控扬州、荆州、交州等地。此外,东吴还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广州”,但并非正式州名。
这种州的划分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为后世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