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尊而无功出自触詟说赵太后】《触詟说赵太后》是《战国策·赵策四》中的一篇著名寓言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触詟劝说赵太后不要因个人情感而忽视国家利益的故事。文中通过触詟的巧妙劝谏,揭示了“位尊而无功”的深刻道理,即一个人如果身居高位却无所作为,不仅无法赢得尊重,反而可能招致祸患。
一、原文出处
“位尊而无功”这句话虽未直接出现在《触詟说赵太后》的原文中,但其思想内涵与文章主旨高度契合。该文通过触詟对赵太后的劝谏,强调了为官者应有实际贡献,而非仅凭地位或权力享受尊荣。
二、
在《触詟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因宠爱幼子,不愿让其出宫为质,导致国家陷入危机。触詟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切入点,劝谏赵太后从国家大局出发,放弃私情。他进一步指出,若只图一时安逸,不思进取,即使位居高官,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文中“位尊而无功”可理解为:身居高位却无实际功劳,只会让人失去民心和威信。这种思想在古代政治中尤为重要,提醒统治者要勤政为民,避免空有虚名。
三、关键观点整理
观点 | 内容说明 |
位尊而无功 | 身居高位却无实际贡献,难以获得真正的尊重与支持 |
父母之爱子 | 爱子应为其长远考虑,而非只顾眼前安逸 |
勤政为民 | 统治者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能只顾私情 |
国家兴亡 | 高位者若不作为,将导致国家衰败 |
仁政之道 | 仁政需有实际行动,而非空谈道德 |
四、启示与现实意义
“位尊而无功”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也对现代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无论是在企业、政府还是社会组织中,职位高并不代表能力强,只有真正做出贡献的人,才能赢得信任与尊重。否则,即使身处高位,也可能被群众所抛弃。
五、结语
《触詟说赵太后》虽然是一则古老的寓言,但其所传达的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位尊而无功”提醒我们:权力背后是责任,唯有实干才能赢得人心。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理念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