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评测三星Note4处理器不同怎么选及Office安卓版好用吗

发布时间:2024-10-22 00:00:20来源:

三星是有自己的Exynos猎户座处理器的,这一点对三星略有了解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不过在面对各大市场区域时,三星往往会配备不同的处理器,这也导致其出现了许多种衍生版本——比如美版的高通骁龙(Snapdragon)和国际版的Exynos——这种问题在Galaxy Note 4身上也得到了延续。那么问题来了:骁龙805和Exynos 7 Octa到底哪家强?别着急,因为外媒PhoneArena已经为我们带来了横向比对的测试结果。

1.首先,我们来介绍下高通骁龙805和三星自家Exynos 7 Octa两款处理器的详细参数。

骁龙805为Krait 450架构的四核处理器,单核最高频率可飙升至2.7GHz,另外它还整合了最高频率600MHz的Adreno 420 GPU;

至于Exynos 7 Octa,其采用了四个1.3GHz的Cortex-A53低功耗核心+四个1.9GHz的高性能Cortex-A57核心的“异构系统架构”设计,并且整合了最高频率695MHz的Mali-T760 GPU。

2.下面是分别基于骁龙805和Exynos 7 Octa的Galaxy Note 4的跑分结果:

单核/多核性能:高主频/多核心的设计各有优势。

单线程/多线程的整数/浮点测试:主频高的骁龙805在单线程部分领先,但Exynos 7 Octa在多线程能力上强势反超。

内存和数据库I/O测试:内存操作和速度上,Exynos 7 Octa领先,存储I/O测试持平,数据库I/O方面有微弱差距。

UX和图形方面:骁龙805在多任务和运行时上领先于Exynos 7 Octa,但两者在2D图形性能上几乎持平,3D性能上骁龙805也领先。

系统基础测试方面:骁龙805在图形性能上大幅领先,其它方面则差异不大。

SunSpider 1.0.2测试(数字越低越好):三星自家浏览器的情况比较奇怪,骁龙805比Exynos 7 Octa平台的优化略好;但在Google Chrome上,Exynos 7 Octa又大幅领先于骁龙805平台。

3.下面补上跑分界面的截图:

总结:无论是高通骁龙805、还是三星自家的Exynos 7 Octa,它们其实都是性能强大的SoC,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而已。

早在去年7月的时候,微软为了拓宽越来越成为主流的移动平台,而发布了Office for Android,不过由于不太熟悉Android用户,所以体验不尽如意,而Android平台上的其他办公应用早已风生水起,相当成熟。

其实在移动办公市场,微软的份额并不大,一方面固守着PC巨大的利润不愿放弃,另一方面,在移动端由于对Windows Phone的推广导致在其他平台裹足不前。与此同时,Google凭借轻量化的协同办公产品,苹果凭借iWork逐渐占据更多市场。微软反应略慢,终于在今年陆续推出了iPad以及iPhone版本的Office。

微软的优势仍然在传统的PC市场,其实现今大部分人仍然离不开PC,所以Office在移动端仍然大有竞争力。日前Office的Android平板版本预览版也已经释出,处在内测邀请阶段,ArsTechnica拿到了一枚邀请,对产品进行了简单的试用。

经过和Office iPad版本对比发现,Android平板版本可以与之平分秋色,在移动优化上做的不错,并且前者发挥了Android开放的优势,在文件流转这一项占据巨大优势,且保持了轻量化。

初看Office Android平板版本,和iPad版本差不了太多,事实上微软已经在不同平台上采取了跨平台的代码库,让iOS、Android和Windows可以共享代码,以便更快速的更新。Office Android平板版本采用了RobbinUI设计,标签和iPad一样,分别是开始,插入,布局,审阅,试图。

它还多了一个“文件”标签,和Windows版本类似,用来另存为文件,按键布局上它是靠左对齐,iPad版本是居中。Robbin按钮上方多了保存按钮,以及Android系统标准的分享按键。有一个问题在于,Android平板屏幕比例为16:9或者16:10,横竖屏的显示差异较大,竖屏的时候,按键布局比较局促。

两者的核心逻辑一致,不过也各自遵从系统的设计语言,Office Android平板版本最大的优势在于应用间的互联,它可以读取本地和其他云端App的文件,包括插入图片,而iOS应用则都是孤岛,同时保存的时候,它可以保存到本地以及第三方云存储服务中。

预览版的Office Android平板版本还缺少一些功能,比如较少的文档模板,不能恢复至较早的保存版本等,但这只是预览版,正式版应该不会有这些缺陷。

Office Android平板版本虽然来得晚,但ArsTechnica认为它做的很出色,足够的轻量化并且触摸优化很好,对于习惯了微软产品,生活在微软生态圈的用户,是一个好消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