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击水三千里全诗是什么】“会当击水三千里”出自唐代诗人毛泽东的《七绝·改郭沫若》。这句诗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以下是对该诗句的详细解析及全诗内容的总结。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会当击水三千里”出自毛泽东于1963年创作的《七绝·改郭沫若》,原诗为:
> 郭老从旁看,
> 看我写诗篇。
> 会当击水三千里,
> 一跃龙门到九天。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回应郭沫若对其作品的评价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自信以及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
二、诗句解析
“会当击水三千里”字面意思是“应当在三千里的江河中击水而行”,象征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里的“击水”并非字面意思的游泳,而是比喻在人生或事业中奋发图强、乘风破浪。
三、全诗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七绝·改郭沫若》 |
作者 | 毛泽东(1963年) |
原文 | 郭老从旁看, 看我写诗篇。 会当击水三千里, 一跃龙门到九天。 |
释义 |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信心,以及追求高远目标的决心。 |
主题 | 自信、进取、理想主义精神 |
用典 | “击水三千里”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的意象,象征宏大的志向和行动力。 |
四、结语
“会当击水三千里”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决心。毛泽东通过这句诗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毛泽东的诗词风格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其《毛泽东诗词集》及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