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青衫的释义】“司马青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学典故的词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悲伤或感慨而落泪,尤其是指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时的感伤情绪。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其中有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话描绘了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听琵琶女诉说身世后,内心触动而泪湿衣襟的情景。
一、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白居易《琵琶行》 |
| 原意 | 江州司马因感伤而泪湿青衫 |
| 引申义 | 形容士大夫因失意、悲愤或感慨而落泪 |
| 文化内涵 | 表达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叹 |
| 使用场合 | 文学作品、诗词评论、历史人物评价等 |
| 常见搭配 | “司马青衫”、“青衫湿”、“泪湿青衫” |
二、典故背景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期间,他偶遇一位琵琶女,听她讲述自己的身世,感慨万分,写下《琵琶行》。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出了他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对他人命运的同情。
“江州司马青衫湿”不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也象征着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顺时的普遍心理状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常常感到无力与孤独。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司马青衫”已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有时也被用来形容某些人因情感触动而流泪,尤其是在面对不公、离别或回忆时。它带有一种诗意和感伤的色彩,常用于文艺作品或个人表达中。
四、相关成语与诗句
| 成语/诗句 | 出处 | 含义 |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白居易《琵琶行》 | 表示彼此处境相似,有共同的悲惨遭遇 |
| 青衫湿 | 白居易《琵琶行》 | 形容因感伤而落泪 |
| 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 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愁 |
| 独坐幽篁里 | 王维《竹里馆》 | 表现孤独与沉思的心情 |
五、结语
“司马青衫”不仅是古代文人情感的写照,也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审美表达。它承载着对人生、命运、情感的深刻思考,至今仍具有广泛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了解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