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国有几国公】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自公元618年李渊建立,至907年灭亡,共历21帝,享国289年。在唐朝初期,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朝廷对功臣和宗室进行了大量封赏,其中“国公”是当时一种重要的爵位。那么,唐朝开国时期究竟有多少位“国公”呢?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相关数据。
一、唐朝开国时期的“国公”概述
“国公”在唐朝属于高级爵位之一,通常授予有显著功勋的文臣武将或皇室成员。其地位高于“郡公”,低于“县公”。在唐朝初年,尤其是在李渊建立政权后,为了表彰追随者和功臣,朝廷大量封授国公爵位。
不过,由于史料记载不一,且部分国公爵位可能为追封或临时封赏,因此具体人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根据《新唐书》《旧唐书》等正史以及相关研究资料,可以大致归纳出唐朝开国时期的主要国公名单。
二、唐朝开国时期主要国公列表(按时间顺序)
| 序号 | 姓名 | 身份/职务 | 封爵时间 | 备注 |
| 1 | 李渊 | 唐高祖 | 公元618年 | 开国皇帝,未封国公 |
| 2 | 李世民 | 秦王 | 公元618年 | 后为太宗,未封国公 |
| 3 | 李建成 | 太子 | 公元618年 | 后被废,未封国公 |
| 4 | 李元吉 | 齐王 | 公元618年 | 后被杀,未封国公 |
| 5 | 长孙无忌 | 丞相 | 公元618年 | 后为国公 |
| 6 | 房玄龄 | 丞相 | 公元618年 | 后为国公 |
| 7 | 杜如晦 | 丞相 | 公元618年 | 后为国公 |
| 8 | 李靖 | 将军 | 公元618年 | 后为国公 |
| 9 | 李勣 | 将军 | 公元618年 | 后为国公 |
| 10 | 裴寂 | 丞相 | 公元618年 | 后为国公 |
| 11 | 刘文静 | 丞相 | 公元618年 | 后被贬,未封国公 |
| 12 | 柴绍 | 将军 | 公元618年 | 后为国公 |
| 13 | 程咬金 | 将军 | 公元618年 | 后为国公 |
| 14 | 尉迟敬德 | 将军 | 公元618年 | 后为国公 |
| 15 | 高士廉 | 丞相 | 公元618年 | 后为国公 |
> 说明:以上名单为唐朝开国初期(618年前后)较为明确的国公人物,部分人虽未在最初即封国公,但后来被追封或加封。此外,一些宗室成员也可能获得国公爵位,但因记载较少,未列入此表。
三、总结
唐朝开国时期,国公爵位是朝廷奖励功臣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具体人数难以精确统计,但从史料来看,至少有15位以上的功臣被封为国公。这些人物多为李渊、李世民早期的重要支持者,包括文臣、武将及宗室成员。
需要注意的是,唐朝的爵位制度在后期有所调整,国公的封授也逐渐减少,但在开国阶段,这一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位国公的生平或历史贡献,可参考《旧唐书》《新唐书》等相关史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