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住房公积金是职工在工作期间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一种长期住房储蓄制度,主要用于支持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而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是计算个人和单位应缴金额的重要依据。正确理解并掌握缴存基数的计算方法,有助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什么是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
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是指用于计算职工和单位每月应缴住房公积金金额的工资标准。一般来说,缴存基数以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基础,结合当地政策规定进行调整。
二、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确定原则
1. 以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准:通常为职工上年度12个月的工资总额除以12。
2. 上限与下限限制:各地对缴存基数设定了上下限,通常以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为基准。
3. 单位和个人分别按比例缴纳:单位和个人的缴存比例一般为5%-12%,具体比例由各地政府规定。
三、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计算步骤
| 步骤 | 操作说明 |
| 1 | 确定职工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 |
| 2 | 计算月平均工资:工资总额 ÷ 12 |
| 3 | 根据当地政策,判断该月平均工资是否在缴存基数的上下限范围内 |
| 4 | 若超出上限,则按上限计算;若低于下限,则按下限计算 |
| 5 | 最终确定缴存基数,作为单位和个人缴纳金额的依据 |
四、缴存基数示例(以某地为例)
假设某职工2023年全年工资总额为15万元,当地2023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缴存基数上限为24000元,下限为3000元。
- 月平均工资 = 150000 ÷ 12 = 12500元
- 由于12500元介于3000元和24000元之间,因此缴存基数为12500元。
- 假设单位和个人各按10%缴纳:
- 单位应缴:12500 × 10% = 1250元
- 个人应缴:12500 × 10% = 1250元
五、注意事项
- 不同城市对缴存基数的上下限可能不同,需以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的最新政策为准。
- 部分单位可能存在“封顶”或“保底”情况,需结合单位内部政策执行。
- 新入职员工或离职员工的缴存基数计算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计算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多个细节。建议职工定期关注本地住房公积金政策,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