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什么意思】“中流击楫”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东晋时期的历史典故。它常用来形容人立志报国、奋发图强的精神和气概。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及相关人物。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中流击楫 |
拼音 | zhōng liú jī jí |
含义 | 比喻立志报国、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指在艰难环境中勇于进取、敢于担当。 |
出处 | 《晋书·祖逖传》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有志之士或英雄人物的决心与勇气。 |
二、出处与故事背景
“中流击楫”出自《晋书·祖逖传》,讲述了东晋名将祖逖的故事。
原文摘录:
>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故事简介:
祖逖是东晋时期的将领,年轻时就胸怀大志,立志收复北方失地。他带领部下北渡长江,行至中流时,他拍打船桨,立下誓言:“我若不能扫清中原,恢复国家,就像这大江一样,永不回头!”后人便用“中流击楫”来形容这种坚定的报国意志。
三、成语用法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虽出身寒门,但心怀大志,常以“中流击楫”自勉。 | 表达立志报国、奋发图强的决心。 |
祖逖“中流击楫”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 | 强调历史人物的精神对后人的影响。 |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中流击楫”的勇气。 | 用于鼓励面对挑战时要有决心和毅力。 |
四、总结
“中流击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 中流击楫、祖逖、晋书、成语解释、历史典故、励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