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常被用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你是否知道,这句话的前一句是什么呢?其实,“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在战乱中对弟弟的思念与担忧。其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露从今夜白”意思是说,从今晚开始,露水变得寒冷而洁白,象征着天气转凉、秋意渐浓;而“月是故乡明”则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即使身处异乡,看到的月亮也是故乡的月亮最明亮。这种情感,正是中国人特有的乡愁表达。
很多人在引用“月是故乡明”时,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出处和前一句,导致常常误以为它是一句独立的名言。其实,这句诗是古诗中的经典片段,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力量。
所以,下次当你想用“月是故乡明”来表达思乡之情时,不妨多了解一点它的背景,这样你的表达会更加地道、有文化气息。同时,也能避免在引用时出现“前一句是什么”的困惑。
总之,“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露从今夜白”,两者共同构成了杜甫笔下那一段深情的秋夜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