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槊赋诗是什么意思及造句】“横槊赋诗”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文人武将兼具才华与豪情,尤其在战场或军旅中仍能抒发诗情。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对曹操的记载,后被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意象。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横槊赋诗 |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苏轼《赤壁赋》 |
| 字面意思 | 横持长矛(槊),吟诗作赋 |
| 引申意义 | 形容文武双全、才情并茂之人,尤其指在战乱或艰苦环境中仍保持文雅风度的人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美人物的才华与气概,常见于文学、历史、军事等语境 |
二、用法举例
| 句子 | 说明 |
| 曹操横槊赋诗,气势磅礴,令人心折。 | 赞美曹操在战场上依然展现文采。 |
| 他虽为将军,却能横槊赋诗,真乃文武全才。 | 表示此人不仅有武力,也有文学修养。 |
| 在边疆驻守时,他常横槊赋诗,寄托思乡之情。 | 描述人在艰苦环境中的精神生活。 |
三、相关延伸
“横槊赋诗”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追求“文武兼修”的理想人格。在历史上,像曹操、岳飞、辛弃疾等人物都曾以这种方式展现自己的风采。
此外,这一成语也常出现在诗词和文章中,借以表达一种豪迈不屈的精神风貌。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正是借此描绘曹操的英雄气概。
四、注意事项
- “横槊赋诗”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曲解原意。
- 适合用于正式写作、演讲、文学评论等场合。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横槊赋诗”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了解它的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历史人物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