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常与“自强不息”并列使用,共同出自《周易》。它不仅是古代君子修身立德的准则,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一、
“厚德载物”最早见于《周易·象传》,原文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大地的性质是柔顺而包容的,君子应当效法大地,培养宽厚仁德的品格,以承载万物、包容一切。
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宽广的胸怀,能够承担重任、容纳他人,是一种内敛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周易·象传》 |
原文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字面意思 | 厚:深厚;德:道德、品德;载物:承载万物。 |
引申含义 | 君子应像大地一样,具有宽容、厚道、承载万物的品质。 |
哲学内涵 | 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包容、谦逊、责任与担当。 |
现代应用 | 在个人修养、企业管理、社会交往中都有广泛应用。 |
相关名言 | 与“自强不息”并称,常用于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厚积薄发。 |
三、结语
“厚德载物”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在现代社会,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在修养和道德建设。只有具备深厚的德行,才能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