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夜缒而出 的缒 是什么意思?】在古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或不常见的词语,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对于掌握文章内容至关重要。其中,“夜缒而出”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是古代一篇经典的外交故事。本文将对“夜缒而出”中的“缒”字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其含义。
一、词语解析
1. 句子出处:
“夜缒而出”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为:“夜缒而出,见秦伯。”意思是:夜晚用绳子从城墙上吊下去,去见秦穆公。
2. “夜”的含义:
“夜”指夜晚,说明行动发生在夜间,暗示行动的隐秘性和紧迫性。
3. “缒”的含义:
“缒”是一个较为少见的动词,本义是指用绳子将人或物从高处往下送。在这里,它表示“用绳子把人从城墙上吊下来”,即“垂绳而下”。
4. “而出”的含义:
“而出”表示“出来”,结合上下文,意思是“从城墙上被吊下来后出来”。
二、总结与表格
字词 | 拼音 | 含义 | 用法举例 | 出处 |
夜 | yè | 夜晚 | 夜缒而出 | 《左传·僖公三十年》 |
缒 | zhuì | 用绳子将人或物从高处往下送 | 夜缒而出 | 《左传·僖公三十年》 |
而 | ér | 连词,表承接 | 夜缒而出 | 《左传·僖公三十年》 |
出 | chū | 出来 | 夜缒而出 | 《左传·僖公三十年》 |
三、延伸理解
“夜缒而出”这个短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应对危机时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示了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战争或外交场合中,这样的动作往往带有高度的策略性与风险性。“缒”字的使用,既形象又精准地描绘了人物的动作细节,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境。
此外,了解这类古文词汇有助于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力。在日常学习中,建议多查阅古汉语词典或相关文献,逐步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水平。
结语:
“夜缒而出”中的“缒”字,虽然生僻,但其意义明确,反映了古代人用绳索从高处下降的场景。通过本文的解析,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古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