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喜形于色是什么意思】“喜形于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高兴时,会不自觉地表现在脸上。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情绪的外在表现,尤其是喜悦的情绪。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喜形于色”的总结与分析: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喜形于色 |
拼音 | xǐ xíng yú sè |
含义 | 内心高兴,情绪表现在脸上。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怀才,若金玉之藏,必有光采;喜形于色,非其所宜。”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高兴时的自然表情,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近义词 | 兴高采烈、喜笑颜开、眉飞色舞 |
反义词 | 哭丧着脸、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
二、词语结构分析
- 喜:表示高兴、喜悦。
- 形:表现、显露。
- 于:介词,相当于“在”。
- 色:脸色、表情。
合起来就是“喜悦的情绪表现在脸上”。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生活 | 看到获奖通知后,他喜形于色,连说话都变得兴奋起来。 |
文学作品 | 她听到好消息后,喜形于色,仿佛整个世界都亮了起来。 |
新闻报道 | 在得知项目成功时,负责人喜形于色,向媒体展示了胜利的笑容。 |
四、注意事项
1. “喜形于色”强调的是情绪的外露,而不是单纯的微笑。
2. 该词多用于正面情绪,不宜用于负面情绪的表达。
3. 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与“喜怒无常”等词混淆。
五、总结
“喜形于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在高兴时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喜悦的表情。它不仅体现了人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如果你希望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