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活动中,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在签署合同时往往忽视了细节问题,导致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其中,合同盖章环节看似简单,却常常成为引发争议的关键点之一。那么,如何正确地进行合同盖章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呢?以下是几位专业律师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的建议。
一、确保印章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首先,企业应使用经过备案登记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来盖章。根据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单位对外签订合同必须加盖单位的正式印章,而个人印章不具备同等效力。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务必确认对方提供的印章是否真实有效,并核实其是否为该单位合法使用的印章类型。
二、明确盖章位置及方式
在合同文本上盖章时,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盖章位置:通常情况下,合同正文末尾处应由各方当事人分别签字并加盖各自单位的公章;如果存在多页合同,则每一页均需加盖骑缝章(即部分覆盖相邻两页),以防止有人私自篡改内容。
2. 盖章方式:建议采用红色印油清晰完整地盖下印章,避免模糊不清或残缺的情况发生。此外,若采用电子签章技术,则要保证系统安全可靠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妥善保管合同原件
合同一旦签署完成,无论是作为提供方还是接受方,都应当妥善保存好合同原件及相关附件材料。一方面可以作为履行义务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发生争议时提供有力证据支持自身主张。同时,对于涉及敏感信息的合同文件,还需采取适当措施加强保密管理。
四、警惕“阴阳合同”现象
所谓“阴阳合同”,是指表面上有一份正式合同用于备案或公示,但实际上另有另一份私下达成的真实协议。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还可能触犯刑法关于虚假陈述的规定。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行为。
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如果在盖章过程中发现印章丢失、被盗用等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通知合作对象暂停交易活动,以免造成更大损失。另外,当遇到对方拒绝盖章或其他阻碍正常履约的情形时,也应尽快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总之,合同盖章虽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其背后蕴含着诸多法律风险。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执行,并始终保持谨慎态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隐患,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希望上述建议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