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诛笔伐的意思口诛笔伐的出处】“口诛笔伐”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公开的批评和谴责。它不仅体现了语言上的攻击,还包含了文字上的批判,是一种较为强烈的舆论表达方式。
以下是对“口诛笔伐”的意思及其出处的总结与整理:
一、口诛笔伐的意思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指通过口头和文字的方式,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公开的谴责和批评。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媒体、网络评论、社会舆论等场合,表达对不良行为或现象的不满。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带有强烈的批评意味。 |
近义词 | 言辞激烈、声讨、指责、抨击 |
反义词 | 赞扬、褒奖、称赞 |
二、口诛笔伐的出处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口诛笔伐,不避权贵。” |
原文背景 | 王符是东汉时期的政论家,他主张揭露社会弊端,敢于直言。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强烈批评态度。 |
现代用法 | 后来被引申为对不良行为或错误思想进行公开谴责的行为,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 |
三、总结
“口诛笔伐”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对正义、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在当今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这一词语的使用更加频繁,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中,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方式之一。
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意义来看,“口诛笔伐”都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应勇于发声,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古代文献或现代语境下的使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