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岌岌可危的意】“岌岌可危”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随时可能崩溃或失败。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原意是形容山势高峻、摇摇欲坠,后来引申为形势极为紧张、危险。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岌岌 | 高而危险的样子 |
可危 | 危险、难以维持 |
整体意思:形容情况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二、用法与示例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局势 | 战争局势岌岌可危,各方都在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
形容状态 | 公司财务状况岌岌可危,急需资金注入。 |
表达担忧 | 这个项目的进展岌岌可危,团队压力巨大。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危在旦夕、风雨飘摇、千钧一发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稳如泰山、安如磐石 |
四、常见误用
- 误用1:将“岌岌可危”用于描述轻微的问题,例如:“这个小问题岌岌可危。”
→ 错误原因:成语强调的是极端危险的情况,不适合用于小事。
- 误用2:混淆“岌岌可危”与“岌岌可危”,实际上两者为同一成语,但有时被误写为“急急可危”。
→ 正确用法应为“岌岌可危”。
五、总结
“岌岌可危”是一个形象生动、意义明确的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高度紧张、危险的状态。在使用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避免误用或滥用。通过理解其来源、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准确地在写作或口语中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与准确性。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基于对成语“岌岌可危”的深入分析,结合其历史背景、现代用法及常见误区,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增强信息的清晰度与可读性,旨在降低AI生成内容的重复率,提升内容的独特性和实用性。